我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达到15.2万公里
本报记者 赵云云
9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9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场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达15.2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625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4.6万公里,建成民用运输机场8个。
96.6%的县通高速公路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韶欣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运输服务、可持续发展及行业治理等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快成型。
目前,我省实现 “市市通动车”和96.6%的县通高速公路;开通太原至北京、大同、吕梁、晋城、运城的“一站直达”动车组列车和“太忻号”城际列车;民航运输累计通航城市79个,并成为国内短途运输航线密度最高的省份,航线数量、飞行量和运输量位列全国第二。强化国际国内空间拓展,推动现代货运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707列,常态化开行线路10条,通达13个国家28个城市。
杨韶欣介绍,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省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应用,全省交通一卡通与全国300多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高速公路ETC站点覆盖率达100%,实现全国联网;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比例不断提高,太原、大同、阳泉、临汾4市成功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太原、临汾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据悉,山西在全国率先开展货车差异化收费和国际标准集装箱及厢式货车车辆通行费优惠试点工作;“放管服”改革步伐加快,80%以上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扎实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企业信息归集公示工作有序开展。
全省铁路营业里程6252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6252公里,占全国的4.0%,路网密度为399公里/万平方公里,人均铁路里程指标为1.8公里/万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162公里,占全国的2.8%,高铁网密度为73.4公里/万平方公里,人均高铁网指标为0.33公里/万人。高铁客运服务覆盖了太原、大同、忻州、晋中、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9个设区的市。实际运行中,我省还利用韩(家岭)原(平)铁路、太(原)中(卫)银(川)铁路开通了动车组列车,实现了“市市通动车”。
杨韶欣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加大铁路建设力度,优化铁路运输组织,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首先,围绕客运通道能力建设,强力推动“八纵八横”高铁通道山西段建设。聚焦“构建进京快速通道”和“提升太原铁路枢纽地位”两个重点,力争集大原高铁2024年、雄忻高铁2027年建成通车,尽早开工建设太绥高铁,对大西高铁进行提速改造,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努力形成以太原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
其次,持续提升普速铁路客运品质,便利老区人民出行,尽快实施阳涉铁路开办客运服务工程,推动石太、阳大、阳涉、和邢等铁路互联互通,确保开通平定、昔阳、和顺、左权客运服务。
再次,聚焦“联网、补网、强链”,着力扩大干线铁路运能补给,持续完善铁路运煤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采取超常力度推动国家重点铁路专用线建成运营,强力推进“公转铁”,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山西贡献。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破7000公里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四小说,到202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7000公里,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基本成型。
普通国省道方面,重点推进一批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畅通城际间快速通道,同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城市过境路段改线,服务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27年,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11个地级市实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双贯通,全省117个县(市、区)普遍存在的普通国省道穿城而过的问题彻底解决。
农村公路方面,抓好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在2022年主线贯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支线、连接线建设,确保2024年1.3万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部建成,打造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样板;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向自然村延伸,“十四五”末实现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60%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较大人口规模(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王四小表示,未来五年,我省将加快推进太原、大同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临汾、长治两个区域性枢纽的建设。太原市已成功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我省将以此为契机,在全省规划建设60个左右的综合客货运枢纽站场,引领带动全省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