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9月08日

4300余名研究生听报告提振自信心


    本报记者 赵云云 通讯员 孟哲妤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在迎西校区为2023级4300余名研究生作入学教育专题报告会。他从自己所研究的学术领域出发,用自然科学讲人生哲理,以科学原理讲教育方向,以学术大家的身份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而深刻的“开学第一课”。
  报告中,郑强大量运用图表数据,广泛援引国内外文献资料,从“什么是流变学”这一问题出发,阐释了频率高低和观察时间长短对界定物质形态所产生的影响,启迪师生不论是做学术还是搞教育,都需要“慢下来”。“慢下来,才能观察世界之美,才能品味学术之美。”他以国外多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高校为例,指出执着和坚持是在科研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培养这些品质的关键则在于“慢下来搞教育”。“人生是一场长跑,跑得早、跑得快不如跑得久。”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方式进行对比,他提出了 “科学培育”的教育理念,认为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理性的“抑动”,也要养成感性的“冲动”,只有在少年阶段天性得到了保护、野性得到了激励,步入大学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有充足的精力围绕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科学研究。
  当前形势下,产业形态极速变化,郑强向大家展示了与产业形态相对应的众多分化学科,并以“溯源”的方式指出,任何细化的学科都是从基础学科分化而来,基础学科才是重中之重。“在大学中如何慢下来做学问?”他强调,科技发展是以原始创新的手段去实现跨越的,同理,研究生群体也应以夯实原理的方式去应对产业形态的变化,而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大学,更要以强大的定力坚守自身价值追求,注重通识教育、基础学科的教育,从而培育出基础扎实、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优秀人才。他以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实行本科教育三院制、组建数理化三大基础学科学院等事件为例,教育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打好基础、把好方向,为起步赶超做好准备。
  在报告中,郑强用“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坚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林俊德院士等科学家的事迹勉励大家,要“响应国家与人民之召唤,绝不追崇和臣服权势与金钱之使唤”,形成不盲从、不攀附、独立判断、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和人格,投身知识探索和科技创新。最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近三年取得的“16+1”式的成就,分享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十大愿景,展示了百年学府的累累硕果和厚重底蕴,极大地提振了在场研究生新同学对学校的强烈认同感和自信心。
  历时两个小时的“开学第一课”生动有趣、内涵丰富、振奋人心,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大家纷纷表示,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学习中一定谨记此刻的心情和感悟,树立良好的心态,为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