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转型 运用现代科技服务乡村
本报记者 刘家进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发挥长期深耕“三农”领域的经验,适应全社会各行各业转型的大趋势,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全方位推进智能场景建设,深入做好乡村金融服务,持续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该行深入实施农户信贷科技赋能,持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推进线下整村信息建档与线上多渠道数据引入,持续提升农户线上化、便捷化融资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农民群众触手可及的“指尖银行”。另一方面,将最新前沿技术融入办贷流程,实现农户信息采集、调查、业务受理一站式作业,进一步缩短了业务链条,提升了服务效率,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截至6月末,农银e贷线上产品余额达到332亿元,较年初增加100亿元,广大农户和小微企业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电子渠道充分享受到了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
搭建数字乡村云平台,推进各类涉农场景上“云”,推动科技与金融服务一体化输出。数字乡村云平台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嵌到农户生产生活日常中,提供集党建、乡村治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金融便利化等于一身的综合化信息服务平台。截至6月末,该行县域掌银月活客户总量达239万户;惠民惠农补贴资金 “一卡通”代发资格县区达到114个,覆盖率95%;综合赋能型惠农服务站点乡镇覆盖率达到86%,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推出“智慧畜牧贷”,有效破解了牛羊等活体不能抵押的融资难题。活体不能抵押,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申请贷款的难题。为此,该行创新推出了“智慧畜牧贷”,通过智慧畜牧场景平台,自动采集活体牲畜生命体征数据,实现活体牲畜远程查看和自动预警,解决了活体抵押难题。目前,“智慧畜牧贷”在山西省实现了县县全覆盖,贷款金额达到4.8亿元。
此外,该行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聚焦36个脱贫县,保持各项帮扶政策、资源投入持续稳定输出,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力度不减。截至6月末,该行36个脱贫县贷款余额为390亿元,较年初增长50亿元,增速达到15%。4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为510亿元,较年初增长66亿元,增速达到15%。同时,依托助农平台,该行员工积极开展消费帮扶,直接购买各类特色农产品526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