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9月07日
山西大学研究生韩海斌

践行青年担当 书写青春篇章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刘林健

  1999年出生的韩海斌,是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2022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辅修工商管理、日语专业。曾参与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专项、山西大学乡村振兴扶贫调研活动、“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等多项志愿和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标兵”“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支教期间,获“西林县优秀青年志愿者”“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

沉下身 在驻村帮扶中锤炼自己

  2022年7月底,韩海斌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龙合镇马元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驻村工作。其间,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围绕马元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完成了入户走访脱贫户和监测户,全力做好 “一册一卡一人”工作;强化惠农政策宣传,协助村民收获百香果;并结合自身专业为村集体产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意见,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志愿者服务那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进一步弘扬了千名青年“到帮扶一线 向文秀学习”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行动精神。
  9月,经过层层考核,韩海斌成为山西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并赴广西支教。经过6个小时的盘山车程,韩海斌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这里的山川河流和风土气候,让他感叹祖国的伟大和前辈们的不屈精神,才有了当今的盛世。“看着这一切,我在心中暗暗许下诺言:‘如今的我也走上了征途,一定要紧随前辈们奋斗的脚步,坚定不移’。”韩海斌说。
  这一年里,他先后承担了6个班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成了312名孩子们的“大个子”。“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韩海斌,今年刚大学毕业,我来教书但不止教书,希望能和你们成为最好的朋友,学校、生活、课业、娱乐,愿咱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韩海斌笑呵呵地自我介绍着,表面乐观放松的他,其实两只拳头已经紧紧攥住,藏在了讲桌下面。虽然准备了一晚上可还是会怯场,他觉得这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外,韩海斌还协助团那坡县委及那坡县委完成了30周年县庆准备方案及活动实施;协助公安和医疗部门完成了县庆晚会的入场安排和秩序管理;与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对留守儿童及老人开展了心理辅导;协助体育组教师完成了校运会的准备及裁判的工作任务;跟随团县委工作人员下村入户走访调研;与团县委工作人员前往3所小学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护苗计划”“暖冬行动”等爱心捐赠活动;协助团县委完成了“保护母亲河清理河道”“学雷锋”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并获得了“西林县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

静下心 在基层实践中磨炼自己

  与孩子们相处是最难忘的,每每站在讲台上,韩海斌总有千言万语想和孩子们讲。他喜欢看着他们明亮的双眼,听着他们提出的千奇百怪问题。虽然这里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及知识储备相对欠缺,但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蓬勃朝气和喷涌而出的动力,深深地吸引着他。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次支教的感受,韩海斌觉得,或许没有任何一个词比“纯粹”更加贴切。一方净土二寸粉笔三尺讲台百十个学生,却充满万丈光芒。
  “细细回想,这一年发生的所有都历历在目:好像第一次见比巴掌还大的蜘蛛就在眼前,好像第一次睡在硬板床上就是现在,好像马上就会等到黄书记接我们驻村,好像第一次用雨水做饭还有担忧,好像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紧张还在,好像今晚还会熬夜备课批改作业,好像还在和不听课的孩子斗智斗勇……一点一滴全都浮现在眼前。经常有人问起,你为什么会选择支教?人生总要有这样一段光阴,为了心中所想所念疯狂而热烈,为了未来拼搏而勇敢,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我们滚烫青春里最沸腾的一章!”韩海斌说。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韩海斌将继续发挥光和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能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努力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