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出首个公众低碳生活行为倡议
本报记者 郭丽菲
环保节能、绿色低碳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共识。如何将这一理念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习惯中?7月11日,山西百名志愿者联合发出首个“公众低碳生活行为倡议”,号召公众从穿衣、饮食、起居、出行4个方面,践行10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中国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山西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联合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发起了此次倡议活动。倡议发出不到2小时,就吸引了20多家组织、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包括太原、吕梁、晋城、临汾、介休等市、县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
山西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王璟表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不仅是国家的大事,居民更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坚持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青年志愿者李沛昱说,通过参与,向更多市民发出低碳生活的邀请,营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促进山西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2023年全国百名最美环保志愿者尹玉英表示,全国低碳日当天,生态志愿者在迎泽街道、老军营街道各社区举办低碳生活宣传活动,以近期高温天气为引,开展了气候变化知识教育,制作专属低碳生活图鉴。
倡议活动有效宣传了节能降碳行为举措,多方面、全流程、针对性献言献策,进一步促进绿色行为习惯的形成,对我省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变革具有明显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