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肝病怎么办
●夏县中医医院 贾晓军
好多人问,得了肝病怎么办,肝病分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分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从流行病学和预后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甲型和戊型,其特点是: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常有季节性高峰,可引起爆发流行。另一类包括乙肝、丙肝、丁肝,其特点是:多呈慢性感染,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多为散发。
酒精性肝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和胰岛素抵抗及遗传易感性关系密切,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发病率呈升上趋势。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大多相似,主要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恶心,黄疸、肝功能化验异常为主,部分黄疸加重,出现面目发黄、眼睛黄、尿黄等症状。丙型肝炎大多数有输血史,病情较强,多无慢性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戊型肝炎潜伏期10-60天,平均40天,有急性肝炎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肝区头痛、尿色黄。肝衰竭,在急性黄疸型基础上发生,多见于孕妇、既往有乙肝感染者,以及老年患者等,尤其多见于妊娠晚期的孕妇。
病毒性肝炎患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检查即是肝功能、肝炎病毒病原学及B超/CT检查,及时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有利于病情早日康复。值得重视的是PCR法检测 HBVDNA、HCVRNA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它是用特殊的仪器将非常微量HBV、HCV核酸扩大百万倍,灵敏度高。
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饮食易清淡易消化,慢性期宜进食适当的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碳水化合物摄取要适量,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避免发生脂肪肝,肝昏迷患者要限制蛋白质摄入,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恢复期要避免过食。绝对禁酒,不饮含有酒精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
急性肝炎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并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以利康复。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有黄疸病人应使用退黄药,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且应住院治疗。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学习。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丙酚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及长效干扰素,部分患者经过长期的序贯联合抗病毒,可达到临床治愈;目前也主张慢性乙肝抗病毒扩大治疗范畴,以HBVDNA阳性就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指征,这样有助于最终实现消除乙型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疗程12-24周,清除丙肝病毒可达90%以上。慢性肝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还包括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及心理等治疗措施。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原则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肝炎肝硬化可参照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可口服临床多中心验证有效的中成药,有脾功能亢进或门脉高压明显时可选用介入或手术脾切除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原则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戊肝疫苗可分别阻断甲肝病毒、乙肝病毒、戊肝病毒的感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 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 3针乙型肝炎疫苗。HBsAg阳性的母亲在孕期中后期给予口服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可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