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7月10日
2023年山西省大学生“青春笃行 振兴有我”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实践活动启动

以青春之名笃行乡村振兴路


    本报记者 郭丽菲

  记者日前从团省委青年发展部获悉,由团省委、省乡村振兴局、省工商联共同主办的2023年山西省大学生“青春笃行 振兴有我”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实践活动于7月10日正式进入暑期实践阶段。
  本次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实践活动面向各省属院校以及省外高校在校学生,招募50支大学生实践队,赴省内各区县开展理论宣讲、走访调研、助力服务等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实践活动。并在50支大学生实践队中遴选30支团队同时参与团中央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 “笃行计划”专项行动,按照团中央“笃行计划”专项行动要求管理并完成相应任务。

内容丰富 广泛覆盖

  本次主题创新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广泛覆盖。
  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在当地乡村振兴局和工商联的协调对接下,赴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现场参观学习或开展座谈交流。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振兴的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服务。比如,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开展涉农企业、涉农项目发展咨询,农副产品助销及包装设计、品牌建设,农村文旅宣介、农业合作平台搭建、农业合作社发展,金融支农服务、普惠金融政策宣传等活动;参与现代乡村治理,参与和体悟村民自治、村级议事、村务监督等村级治理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倡导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法治宣传。
  献策乡村规划建设。开展献智献策乡村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村落整体规划与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活动;开展乡村特色标识设计、农村文化产品设计、乡村景观设计、农村民宿设计等活动;开展支农、支教、支医等活动;开展留守儿童课业辅导、才艺教学、心理咨询等服务;开展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河道清理、水体整治等公益活动;开展防灾减灾、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宣传。
  支持农业农村科技。开展农业科技政策宣传、农技宣传推广,参与电商运营、经营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培训活动,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防病治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自然灾害预防等科技支持。
  全部活动结束后,要求实践团队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实践报告,以及相关视频材料,体现服务成果、展示团队风采。

高校申报 专家遴选

  本次活动共分申报遴选、暑期实践、学期实践、成果评比四个阶段。
  7月7日前,各高校组织填写申报表,经所在学校团委审核推荐并加盖学校团委公章后,报活动组委会。原则上每所高校不超过5支团队,每支团队建议5至10人填写申报表,申报表包括联系领导、带队教师、学生等信息,以及主题、时间、地点、内容、安全措施、联络人等相关信息。组委会根据各高校团队情况,经组织专家审核遴选,确定入选全省示范性团队名单,并在团省委“晋青发展”、省乡村振兴局“山西乡村振兴”、省工商联“晋联通”等微信公众号以及各高校相关平台上公布。同时推荐30支团队参与团中央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
  7月10日—8月20日进入暑期实践阶段,各参与高校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本次创新实践活动。暑期示范实践活动由活动组委会负责整体统筹协调,市级团委、乡村振兴局、工商联全程指导推进,县级团委、乡村振兴部门、工商联确定专人负责协调落地见效。
  活动组委会在太原理工大学组织专项培训会,围绕“三农”政策、调研方法、群众工作、安全保障等,组织入选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
  9月1日—9月30日为学期实践阶段。新学期开学后,结合各参与高校教学、实习等环节继续开展本次创新实践活动。各高校的实践团队结合各校实际,立足就近就便原则,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规划、公共服务、科技兴农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10月1日前,各实践团队提交实践成果。
  10月20日—11月10日进入成果评审阶段,由活动组委会统一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相关部门领导、民营企业家代表等组建成果评委会,对各实践团队提交的社会实践成果的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有效性等进行评比,并评选出优秀组织、优秀个人等奖项;组织工作总结交流会,总结主题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分享参加社会实践的心得感悟,对优秀团队及学生予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