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7月07日
穿越长城·探访晋长城前生今世

李二口“错长城”绝无仅有 长城博物馆兼容并蓄成新地标


    本报记者 田璐

  大同,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据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同现存长城总长度493千米、明大同镇城堡40座。大同长城既是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是民族大融合的纽带。天镇李二口、阳高守口堡、新荣、左云八台子、灵丘平型关等段长城,皆属大同长城经典珍品。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天镇县,是大同长城资源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县。特别是李二口“错长城”,更是长城奇观、天下一绝,在“长城家谱”中赫赫有名。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到晋北天镇,领略黄土高原上长城的独特魅力。

错修40里 双重防御

  每年4月,天镇县各处满坡杏林花缤纷。尤其是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向西北而行,沿线的明长城段、墩台随之映入眼帘,仿佛入了江湖,金戈铁马犹在耳。然而,当李二口长城出现在眼前时,沧桑、雄厚的气势瞬间扑面而来,也将人们带回到那个战事纷扰的年代。
  明嘉靖年间,北方瓦剌部落经常袭扰中原,朝廷遂令人在天镇县北部边缘修筑边墙。李二口长城起于李二口村西北1900米处,止于村西南700米处,长2232米。这部分长城为黄土夯成,无包砖,高大的墙体和墩台大致保存尚好,是典型的、坚固的土长城。
  李二口长城北面的一道墙体沿着二郎山山脊逐步升高,扶摇直上,墙体厚重连贯,雄伟高大,修筑质量之高在山西首屈一指,可谓是“国之干城”。南面的一道墙体沿着山坡逐渐下延,稍显单薄。长城好似在此处分开了一个岔口,当地人称山脚那段为“错长城”。
  何为 “错长城”?民间尚有一个传说。传说,当年朝廷选派名叫李二的将军负责修筑这段长城,李二口渴难耐,领了几名亲兵上山寻找水源。走了半天时间,他们在山背后终于找到水源,不仅饱喝了一顿,还准备用土墙将水源圈到口里。没想到回来一看,工人们嫌在山上修筑长城费劲,突击把长城修到了半山坡。李二怕大同镇总兵责备,连夜将错修40里情况作了如实汇报。因此,人们把这段长城称为“李二口错墙”。过了几年,总兵又想尽一切办法责令李二重新在山上筑了一道墙,这才有了现在看到的这种呈倒“T”形的边墙,并且起到了双重御敌的效果。
  传说终究是传说,其实据考古研究,并非错修,而是明代防御政策调整,做出了更加有利于防御系统完善的结果。这段考证就刻在李二口长城脚下的巨石背面。据《三云筹俎考》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四月,宣、大并筑长城,拟于两府交界地“西阳河”相接。然而,大同长城出李二口向西直走张仲口,两地长城南北相错30多里,无法对接。明世宗令巡府都御史孙锦查办。孙锦认为,大同镇所修长城丢弃了西阳河一带 “数千家生齿,数千顷膏腴之地”。大同镇总兵周尚文辩称,原定的长城线路山高地险,若遇战事,应援不便。双方各有各理。宣大总督侍郎翁万达提出了一个“地徇宣府,兵便大同”的两得之法:大同镇重新改线,长城由李二口向北跨二郎山而向东与宣府长城相接,若开战端,则宣府负责驰援,如此则“地不可弃,兵必有援”。之后,朝廷明令“常戍不备,罪大同;有警不援,罪宣府”。大同镇已经修成的李二口至张仲口的1632米长城被废弃,成了万里长城中少有的“错长城”。

地理位置重要 墩台高大坚固

  李二口这段呈倒“T”形的奇特长城,成了绝无仅有的孤品,凭山借势,愈发凸显雄奇壮伟。
  天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原存柱介绍,县委、县政府依托古长城等旅游景点,深度挖掘边塞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边塞休闲旅游度假区,构建天镇文化旅游大格局。
  李二口长城景区核心区域位于李二口村,外延西起白羊口,北至张仲口,南界接近天镇县城通往新平堡的公路。环翠山在此形成一处山口,直面洋河盆地。同样的山口还有从西向东的水磨口、榆林口、白羊口等。由口进山都有通道,旧时连接山内山外。明初,为防草原游牧部族袭扰,各口设关屯兵,把守要冲。中后期,口内还建有军堡,设常备兵力,瞭望敌情,看护边墙。李二口临近天成卫,地理位置重要,左右已有镇宁、瓦窑两堡成夹角相助,墩台、墙体较其他地段高大坚固。
  景区内有一座高14米的墩台,接近5层楼的高度,除个别处略有侵蚀坍塌,主体多数完好。墩台兼具瞭望、预警、防御等功能,古时上面搭有窝棚,供兵卒风雨中栖身,并存放火器物资。墩和墙融为一体,也叫“骑墙”,据说这种设计可提升预警防备能力。墩台外围有院,两侧现存登城步道,中心有孔道,功能完备、保存完好,难怪这段长城被称为“标本”。

建设长城博物馆 重点打造新地标

  2020年,在天镇县李二口村建设的大同长城博物馆项目被文旅部遴选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之一;2021年,该项目又被列入国家 “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2022年3月,该项目开工建设;2023年6月19日,该项目正式建成,大同长城博物馆正式开馆。
  该馆在建筑设计上提取城墙元素,打造了长城运兵道、运粮道、通信指挥道。馆内展厅设文物馆、长城图书馆、多功能会议室等,室内布展面积6319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参展。该馆主要以大同境内现存历代长城为主题,从地理地形、历史人文、军事战略、长城建筑、民族交融、商贸交流、地方风物、长城精神等方面,运用多媒体、声光电、交互式等现代手段,全方位、多元素展示长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曙光在出席开馆仪式上强调,大同长城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提亮了大同长城的文化调性,提升了天镇李二口长城片区的文化品位。博物馆与天镇长城、黑石崖沟和李二口村,构成了一个优质的文化展示传播和教育空间。其精心策划实施的展陈能够清晰地向公众讲述大同长城的演变、军事防御、历史事件和民族发展交融故事,对提高大同长城文化的影响力和推动大同文旅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同长城博物馆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山西锻造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文旅板块,大同打造“4+1”龙头景区和博物馆之城的具体举措,更是天镇文旅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一个新起点。天镇县委、县政府努力将大同长城博物馆建成国家级博物馆,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新地标,在推动三晋文旅高质量发展、创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上作出新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