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英雄 创新破案方法
本报记者 张云鹏 文/图
近日,晋中市公安局太谷分局禁毒大队侦查员刘宏光参与并破获了在我省境内首例由江苏籍制毒前科人员非法制造毒品上游产品的“裴某等人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
参加工作以来,刘宏光先后破获了“杨某全制造毒品案”“2020·12·26省督贩卖毒品案”“2022·11·03省督贩卖毒品案”等影响较大的毒品目标案件,查获易制毒化学品103吨,缴获冰毒2503.5克、海洛因107.07克,扣押涉毒资金1613834元。
提高办案效率
毒品犯罪社会危害大、涉及环节多、人员流动性强、区域跨度广。作为缉毒民警,刘宏光认真分析辖区毒情形势,总结毒品案件的规律特点,结合多年的刑侦工作经验,完成了从刑侦思维到禁毒思维的转变,探索出了“跨地协作、数据支撑、深度经营、摧毁网络”的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的新方法。
2020年11月,在对辖区多名吸毒人员的日常管控中,通过分析其涉毒网络状态,刘宏光发现涉毒前科人员胡某耀是多名吸毒人员的供毒上线,该案涉案人数多、区域跨度广、毒品交易频繁且数量较大。由于该案的主要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多次打击查处,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通过常规手段难以掌握其藏毒及贩毒地点,案件一度停滞不前。
此时的刘宏光不等不靠,创新破案思维与同事一道克服困难,根据分析该案的电信流及资金流,结合下线人员反映该网络出售的冰毒纯度高、杂质少等情况,经过5个多月的经营、研判,终于掌握了该案团伙成员的活动轨迹及运毒、交易方式。之后,他与同事连续10多天奔波在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等地,连续作战、不畏风险,深入毒品交易一线,通过化装跟踪、贴近侦查,准确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实施交易的处所、车辆等信息。
毒品犯罪高风险高回报,贩毒嫌疑对象的反侦查意识较高,不会束手就擒,还可能携带枪支、刀具等危险物品,抓捕任务极度危险,刘宏光与同事在从四川至陕西的连续跟踪中不敢有丝毫放松,在嫌疑人途经陕西汉中服务区下车之机,果断出击、身先士卒,将贩毒分子胡某耀抓获,现场缴获冰毒503.5克。
注重证据搜集
办案中,刘宏光注重“由信息到案”“由人到案”“由物到案”“由案到案”等思维工作,更注重涉毒证据的搜集,经常虚心与同事沟通侦查手段、研判方向等,并始终坚持平时研判细致些,将来抓捕中大家就能少一分危险。
2020年11月,刘宏光在案件研判中发现,江苏籍制毒高危人群有在辖区活动的轨迹,便立即向上级汇报。原来该团伙是以江苏金坛籍裴某为首的12名犯罪嫌疑人,该团伙分工明确,披着生产农业产品的外衣租住在辖区一个废弃的工厂里,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的加工,并销往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查获易制毒化学品硫酸、盐酸等共计73吨。该案是我省境内首例由江苏籍制毒前科人员非法制造毒品上游产品的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
在“2020·12·26”贩毒案中,刘宏光注重收集和发现情报线索,认真梳理辖区涉毒人群的毒品来源,梳理出以辖区吸毒人员为底层人员,涉及省内七层的贩毒网络。刘宏光和同事本着不破此案誓不收兵的精神,不顾环境恶劣蹲点守候,成功将涉案犯罪嫌疑人孙某英等抓获,缴获冰毒2公斤,查获涉毒资金1613834元,此案共抓获涉案人员10人,成功破获太谷分局历史上缴获毒品数量最多的一起贩毒案。
2018年,太谷籍吸毒前科人员杨某预谋在太谷辖区内制造毒品,该案被立案侦查后,刘宏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认真研判分析,从涉毒人员细微的交际及经济方面入手,发现了一个横跨山西、安徽两省,以太谷籍杨某与安徽籍王某等人为主的跨省贩毒网络。2019年7月收网行动开始,刘宏光和同事将携带毒品乘坐大巴车由安徽来太谷辖区交易毒品的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缴获107.07克海洛因,捣毁了一条从安徽至我省多地的贩毒通道。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这是刘宏光的座右铭;“死也得死在冲锋的路上”,这是刘宏光的誓言。作为公安禁毒战线的一员,他始终牢记侦查破案、打击毒品犯罪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法律及专业知识,并积极、虚心向上级和经验丰富的民警请教、学习,用兢兢业业的工作,践行着为民服务的承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公安禁毒工作中不辱使命,不赢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