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九大代表发言材料选编 山西经验介绍有特色
中央团校 李明龙 文/图
团代会文献是见证和记录团代会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每次全国团代会召开后,为帮助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学习贯彻落实团代会精神,各级团组织会及时组织编印翻印各种学习资料。
各时期的团代会学习资料名称,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团组织的命名和习惯差异性较大,常见的名称主要有团代会文献、团代会文件、团代会文集、团代会特辑、团代会会刊、团代会汇刊、团代会专刊、团代会文件汇编、团代会文件汇集、团代会文件选编、团代会重要文献、团代会文献选编、团代会主要文件、团代会学习资料、团代会发言材料、团代会发言选编、团代会发言汇集、团代会发言选辑、团代会代表发言选编、团代会发言材料汇编、团代会主要材料汇编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团代会历史文献资料。
这本于1964年8月编印的 《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发言材料》,即是上述众多内部学习读本中的一种。该书由共青团哈尔滨铁路局委员会办公室选编,规格为16开,所用纸张为60克胶版纸(封面为100克胶版纸),各部分内容之间配有绿色隔页纸(30克有光纸),铅版印刷。
由于属于内部资料,编者在前言处向各团委、团总支强调:“现将‘九大’部分代表发言材料选编成册,发给你们。这些材料,有些还未公开发表,因此,只能作为团干部内部学习参考,不得翻印和外传。望注意保管。”同时,还专门在封面上标注了“内部材料,注意保存”字样。
依照选编内容的不同,编者将32篇发言材料分为 “思想教育”“基层工作”“生产活动”“学校工作”四个单元。第一部分“思想教育部分”收录了13篇发言稿,第二部分“基层工作部分”收录了9篇发言稿,第三部分“生产活动部分”收录了3篇发言稿,第四部分“学校工作部分”收录了7篇发言稿。发言材料内容涉及面较广,既有团中央和地方团组织的,又有部队和行业团组织的;既有共青团工作要求的,又有各地经验介绍的;既有团的各项工作的,又有少先队工作的;既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团省委书记、团市委书记的,又有团县委书记和团小组组长的。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中有2篇是山西共青团的工作经验介绍,一篇是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李林广同志的 《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创造四好团支部》,一篇是共青团太原市委书记武艺耀同志的 《教育青年发奋学艺,练出一身过硬本领》。两篇内容所介绍的部分作法和经验,对我们当下做好共青团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所谓“四好团支部”,是指政治思想工作好、“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活动开展好、组织生活健全好、联系群众作风好。它是1961年12月部分省市团委书记座谈会之后,在“六级团委办支部”过程中,陆续开展起来的一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1963年初,全国农村、厂矿团的基层工作会议总结了各地开展 “四好团支部”活动的经验,正式确定了“四好”内容。此后,这项活动在各地团组织中广泛推广,并在每年的“五四”或“十一”两个时间节点进行“四好团支部”的评选表彰。
李林广同志的发言稿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山西省开展“四好团支部”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山西创建 “四好团支部”活动,截至1963年8月,在省第四次团代会上表彰了35个“四好团支部”,并作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四好团支部和优秀团员活动的决议》,特别是学习了解放军创建四好连队和政治工作经验以后,进一步促进了全省创建“四好团支部”活动,各地大约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团支部开展了此项创建活动。
山西创建“四好团支部”活动主要有3种作法:一是团稷山县委的作法,即层层发动,步步落实;二是团闻喜县委的作法,即从大抓典型入手,推动“四好”;三是团霍县县委的作法,即办支部,一带一,滚雪球。 关于如何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创建“四好团支部”,有四条经验值得肯定:一是明确“四个关系”,统一思想认识。“四个关系”是指“四好”与党的中心工作的关系,“四好”条件中政治思想工作好与其他好的关系,“四好”与团的经常工作的关系,“四好”与优秀团员活动的关系。二是抓住三个落实,大家创建“四好”。“三个落实”是指把“四好”条件一要落实到支部,二要落实到小组,三要落实到团员。三是分片设站,以一带二。即以先进支部为核心,开展一帮一、一带二的比学赶帮活动,其中,一带二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在一个公社每三五个支部分片建立“四好团支部”活动指导站。四是定期检查评比,不断总结提高。评比标准由县里统一制订,评比方法分三步走,先以片以站评比,再集中公社评比,最后集中全县评比。
武艺耀同志的发言稿,介绍了太原市在工业战线上掀起的“找差距、学先进、赶先进”的群众运动中,开展教育青年学艺练功、提高技术水平活动的基本情况。要搞好这项活动,必须抓好五个环节:一是练功要先练思想;二是练功要服从生产、服务于生产;三是练功要从严从难,坚持到底;四是练功要依靠老师傅的指导;五是练功要因人因地制宜,形式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