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6月14日
本报联合中央团校中国青年运动史料研究中心和“触摸团史”微信公众号主办 史料文物中的团代会历史(九)

你见过注音本《团章》吗?

中央团校 李明龙 文/图


     《团章》有多种版本,但注音本《团章》,恐怕没多少人见过。
  何谓注音本?是把拼音印在文字旁边的书吗?是的,所谓注音本(版)图书,就是将拼音印在书籍的每行文字上端或下方,以方便识文断字能力有限的读者自行阅读。目前,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课外读物,注音本的较多。
  注音本书籍始于何时,暂未做过专题考证。从手头所集藏的众多实物来看,清末之时,即有许多注音版教材图书,如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言杂字》等儿童启蒙识字读本。至民国,应用范围则更广,大众普及类图书中,时常可见注音版,并有专门的《注音符号手册》等指导工具书,“注音”二字似乎已是一种时尚标签。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国性扫盲运动。1951年,西南军区文化教员祁建华发明了“速成识字法”,这是一种借助注音字母的辅助作用,利用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相同与相异的不同特点,来提高识字速度的方法。1952年,教育部发文向全国农村和厂矿推广,将扫盲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同时,各地也因地制宜,编写了大量注音版的《注音单字本(表)》《拼音识字课本》等识字教材读本。
  这本注音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其特征是把注音(汉语拼音)标注在文字上端,但声调未标注。每段文字因标注拼音,致使字词间出现大量空格,这也让原本紧密严肃的《团章》文字,阅读起来较为轻松而平缓一些。
  1959年3月,注音本《团章》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其规格为便携式的64开,汉字为5500字,拼音为500字,共计46页,首版印量100000册,定价为0.06元,其封面版式风格,应该是参考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6月出版的《团章》单行本。
  该书收录的 《团章》原文,是依据1957年5月2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修订版《团章》。
  对于文字改革出版社,可能许多朋友有些陌生。其实,这是一家非常有影响力的出版社。该出版社创办于1956年,原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直属的专业出版社。1980年,改名为语文出版社,现隶属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编印注音本书籍最多的出版社当属文字改革出版社。当时,为配合扫盲运动和普通话推广,该出版社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了许多注音教材。最早推出的有关共青团方面的注音版正规图书,即是这本1957年版《团章》单行本。而编印注音本《团章》的初衷,是“为了使识字较少的工农群众也能阅读和学习这个文件”。
  1957年版《团章》,与之前1953年版《团章》相比,整体框架由总则和9章条文(共38条)修改为总则和8章条文(共40条)。其构成内容包括:总则,第一章“团员”,第二章“团的组织机构、团内民主”,第三章“团的中央组织”,第四章“团的地方组织”,第五章“团的基层组织”,第六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团的组织”,第七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章“团的经费”,原先的第六章“奖励与处分”内容则并入第一章“团员”部分。
  此版《团章》最明显的变化之处,是由于团组织名称的再次更改,《团章》完整的正式名称(全称)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团章”非“章程”)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如果统计和梳理各种版本的《团章》,我们会发现这本注音本《团章》不仅是第一本注音版《团章》而且是唯一一本。因为随着全国扫盲运动热潮的兴起,广大团员青年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面向成人的注音版读物业已完成自身使命,悄然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