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6月13日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

金融知识小课堂 暖心服务老年人


    本报记者 刘家进

  随着金融市场、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金融行业数字化加速转型,金融诈骗形式及话术也不断更新换代。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反诈防骗能力不强、容易上当受骗等特点,实施一系列隐蔽性强、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电信诈骗。近段时间以来,为进一步保障老年客户的金融安全,民生银行太原分行大力开展反诈防骗普及宣传。

客户身边的反诈宣传员

  民生银行太原太钢支行所在网点周边老年客户居多,为了提升老年客户的反诈意识,该支行开启了反诈小课堂。“我们的员工都是反诈宣讲员,每一份反诈知识的输出,就可能会多一份对客户财产的保障。”该支行负责人表示。
  在一次反诈小课堂结束后,辖区居民王阿姨对工作人员说:“你们这个小课堂的内容太好了。”随后,她开始讲述自己被诈骗的经历,并表示自己被诈骗之后,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收到陌生短信后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发抖,害怕自己再上当受骗,反诈小课堂让她了解了很多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
  听了她的讲述,工作人员的心情十分沉重,一方面为她的遭遇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对诈骗分子的行为感到愤怒。随后,工作人员主动添加了王阿姨的微信,并表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
  一个星期后,王阿姨联系了工作人员,并发送了一个截图,截图上面说王阿姨在贷款平台所欠的贷款没有还清。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工作人员马上给王阿姨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有一些颤抖,只好先对她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并告诉她马上去公安机关核实短信的真伪。经调查发现,诈骗分子不仅骗走了王阿姨的资金,还以她的名义贷了一笔款。最终,公安机关协助她解决了此事。

服务于社区一线

  民生银行太原集祥美地社区支行的工作人员经常会为小区的爷爷奶奶们开展金融知识小课堂,爷爷奶奶们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她们。
  70多岁的李爷爷退休在家,但因有长期的股票、基金投资经验,能自主操作使用手机银行等各类APP。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客服人员,由于快递方原因将快递丢失,要求李爷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赔付。添加客服人员微信之后,客服人员称赔付款只能打到银行卡上,李爷爷被要求下载“佳讯通”会议软件,之后对方又让李爷爷在界面处点击直接加入会议,声称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帮助他完成赔付操作。
  李爷爷一心想要赶紧退款到账,跟着视频流程的指导操作,客服人员先后通过会议软件指导李爷爷登陆了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手机银行。登陆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后,发现李爷爷活期账户余额较少,遂又让李爷爷登陆民生银行手机银行,登陆后再次要求查看账户余额,两次相同操作后李爷爷心里开始出现疑虑,想到集祥美地社区支行的工作人员 “金融知识小课堂”上讲到的内容,于是赶紧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询问赔付是否会出现“要求查看账户余额”这种类似情况,工作人员猜测李爷爷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立即让其停止操作,退出所谓的会议直播,并让李爷爷携带身份证件立刻到网点做密码修改。
  随后,李爷爷及时到网点修改了密码,并全部删除、卸载了相关客服人员及APP应用,并修改了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及银行卡交易密码,“保住”了活期账户中近5万元的资金。
  在成功帮助客户修改密码后,工作人员上网搜索类似诈骗案件,并在央视财经新闻中找到了类似诈骗案件的报道。在给李爷爷看了报道后,李爷爷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差点遭受了电信诈骗,一再表达感谢,并对民生银行心系客户的暖心服务做了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