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4月21日
穿越时空 走!跟着壁画游曼妙山西

平遥镇国寺 壁画连贯成章再现佛传故事


    本报记者 田璐

  在晋中市平遥县,有两座寺庙与平遥古城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座是以彩塑闻名世界的双林寺,一座是以建筑征服世人的镇国寺。镇国寺位于平遥县郝洞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以五代北汉时期遗构万佛殿及殿内彩塑著称,而寺内三佛楼的清代佛传故事壁画,在体现宗教艺术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人间生活意趣。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平遥镇国寺,探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精品之一,从佛传故事壁画中一窥清代社会缩影。

五代遗构 彩塑为最

  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年间,最初叫“京城寺”,明嘉靖年间改为“镇国寺”,并延用至今,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经金、元、明、清时期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寺内有五代的万佛殿,元代的天王殿,明代的三佛楼、二郎殿、土地殿,清乾隆年间的观音殿、地藏殿,清嘉庆年间的乐楼、东西碑亭,清光绪年间由寺外移入的三灵殿和财福神殿等建筑。
  在镇国寺的建筑中,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3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的五代作品。东西碑亭内的五代时期半截碑上,残缺不全的文字中,记载了北汉小朝廷的宫廷斗争,对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今的镇国寺,几经修缮,使古建、彩塑和壁画等文物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已成为中国重要名胜古迹游览点之一。

佛传壁画 连贯成章

  镇国寺现存壁画 100余幅,其中的52幅佛传故事壁画,位于中轴线最后的三佛楼内。三佛楼因供奉三佛而得名,根据殿内残存的部分墨书题记,殿宇在清雍正年间重建,并绘制壁画,嘉庆年间彩绘梁枋、金妆佛像、描摹壁画。
  三佛楼壁画通过墨线界格,以幅为单位,形成独立的单元,总体上画面前后呼应、连贯成章,各部分又形成各自独立的故事情节空间,共同构成了一部长篇佛传故事壁画。每幅壁画均有榜题标示,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内容。
  佛传故事以佛本行故事为基本内容,以释迦牟尼佛生平为线索,选取其自诞生、出家、修行、成道至涅槃等人生阶段的事迹,主题明确,情节感人,选材精当,故事传奇。壁画人物虽然不多,但神情、眉目、衣着、体态的描摹均笔法稳健凝重。如“园林嬉戏之处”壁面中,太子穿着红袍端坐在椅上,身旁的乐伎吹着笙,舞伎飞旋起舞,衣带随舞姿飘逸,自然流畅。
  此外,多处壁画反映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如“赐太子帽之处”“乘象投胎之处”“初起出家”“车匿回宫之处”画幅中的建筑,地面为方砖铺墁,屋脊使用剑把吻。特别是外檐额枋出头处以十字搭交,这是典型的柱梁作构架,具有明显的清代建筑风格。“悉达纳妃”“道见病卧”等壁画中体现的手推车,也体现出清代的民间生活风尚。
  佛传故事壁画是宗教的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更多地融入了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人间生活意趣。

一城两寺 世界遗产

  镇国寺与平遥古城、双林寺并列为“一城两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现保存古城墙6162.68米,街巷199条,明清传统民居3798处,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各级文保单位143处(国家级20处、省级2处、市级4处、县级117处),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北城门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据说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便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000个,传说它是孔子3000名弟子、72个贤人的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双林古寺 彩塑宝库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平遥县古时曾叫“中都城”而得名。
  古寺创建年代待考,据寺内现存北宋年间的“姑姑之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北齐年间,后毁于兵火,宋代时修葺一新,并取佛经上 “佛陀双林入灭”之说,更名为“双林寺”。之后的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嘉靖及万历年间予以重建,清道光、宣统年间曾进行过多次葺补。现存建筑多为明代建造,塑像亦多为明代作品。
  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台基上,四周围以夯土高墙,形成寺堡。寺内有堡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佛母殿、罗汉殿、地藏殿等建筑。
  双林寺的彩塑,现存完好者有1500余尊,为我国彩塑的精华,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平遥是文旅融合名城。作为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漆器文化、饮食民俗等文化繁荣昌盛,是明清古城的活样板、古建筑的博览地、匾额书法篆刻艺术的展示区。平遥历来商业氛围浓郁,是晋商故里,日昇昌票号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是“近代银行业的乡下祖父”,其“东掌”模式,是现代企业股份制的雏形。明清时期全国51家票号,平遥占22家,“一纸风行、汇通天下”,19世纪曾一度掌控中国经济命脉。诚信为本,以义制利,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得益于强劲的文化软实力与厚重的历史遗存,旅游业态迈向高端化、国际化、差异化,文旅融合共进成为平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奋力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