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崇文镇:“小村官”领航乡村“大振兴”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通讯员 李铭杰 本版图片均由崇文镇团委提供
自“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已有88人。两年来,这些90后的“小村官”们纷纷结合自身所学和乡村实际,抓产业、引项目、拓资源,与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奔忙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4月7日,在陵川县崇文镇团委的推荐下,记者走近这些活力充沛的“小村官”,倾听他们的乡村振兴梦。
裴晓英:握握老乡手,说说心里话
“半天忙镇里,半天在村上,一周两头跑,群众老熟人。”这是同事们打趣裴晓英的话。
作为一名“90后”,崇文镇王早岭村党支部书记裴晓英既年轻又老成,自2021年到崇文镇政府后,就一头扎进了王早岭村的山川田野中。
王早岭村地处陵川县崇文镇南部,全村138户,常住人口200余人,中老年人居多。裴晓英说,来到王早岭村后她就一直在想如何让村里的产业兴旺起来,并规划了一系列发展思路。她计划在2025年年底建成400亩连翘种植基地,招商引资成立连翘茶、中药经销企业,成立一支专业劳务服务队。每当说起今后的前景,她的眼中总是闪着希望的光芒。
当谈及每天忙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时,裴晓英说:“跑项目当然是重中之重,但这主要靠在关键时间做关键的事情,我平时忙得最多的其实是当一个和事佬。”
记者见到裴晓英时,她正在田间调解矛盾。原来,王早岭村的张大姐和王大哥是邻居,农田也相邻,一个在塄上,一个在塄下,王大哥需要从张大姐家的玉米地旁边下田耕作。不料,张大姐把王大哥的必经之路给堵了,理由是王大哥不让她从他家房顶过电线。了解清楚情况后,裴晓英先到张大姐家,和张大姐边嗑瓜子边聊天。谈到双方的矛盾时,张大姐忍不住掉下眼泪,裴晓英什么都没说,只是握着张大姐的手陪着她,等张大姐的情绪稳定后才开始在闲聊中纾解她的心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张大姐终于想开了。裴晓英又赶到王大哥家,耐心劝导,终于解开了双方的心结。初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大地上,一对邻居在村间小道相视无言、破涕为笑。
“乡亲们其实挺可爱的,有时候你只需要坐在炕上,握握老乡手,说说心里话,与他们共情一下,很多矛盾就能慢慢消解。”裴晓英说,“来到村里我学得最快的就是如何当一个和事佬,发展固然重要,但和谐美好、幸福安康同样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我愿意成为乡亲们的知心人,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舒心!”
姬浩:
主观客观齐发力,生态农业谱新篇
即使在初春的枯水期,也能听到泉水叮咚响。跟着赵漳水村党支部书记姬浩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想象着夏季满山满眼的翠绿葱茏和小溪流淌,让人不禁心驰神往。
赵漳水村位于崇文镇东北角,北接陵川县平城镇,东至六泉乡,日凤线从村口通过,区域位置优越。3月15日,村民们兴高采烈地奔向村委会,原来是姬浩带领村干部免费给大家发放种子。姬浩说:“今天要给大家发豆种、小瓜种和茴子白种,这些精心遴选的种子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下一步还要给大家免费发农药,连种带药一亩地能降低村民400元的成本,为我们下一步大面积种植富硒蔬菜打下基础。”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富硒农产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富硒农产品是理想健康的食品,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2020年我国富硒农产品的利润率持续增加,行业产销率达到93%。但是,富硒蔬菜所必需的富硒肥较贵,平均一亩地要增加200元的成本,而且需要专门的技术指导。
为了让村民不再局限于低产品附加值的传统农业,经济专业毕业的姬浩啃书本、下田头,费尽心力,努力学习农业知识,性格较内向的他天天跑、日日问,多方争取项目资金、邀请专业团队驻村。尽管如此,很多村民面对未知的领域和上涨的成本仍望而却步。姬浩说:“村民们的犹豫很正常,当务之急是打造富硒蔬菜样板地,提前谋划销售渠道,持续让村民减成本、增收益,这样才能增强大家的发展信心。”
谈到今后的发展方向,姬浩继续说道:“今年计划建成10亩左右的大棚试验田,主要种植市场上色泽亮丽、口感鲜美的蔬菜,如圣女果、水果黄瓜等,然后申请专业检测机构的信用背书,再联系超市、酒店、景区等销售渠道。与此同时,要重点保护好泉水发源地和沿途自然风貌,有了天然无污染的水源和富硒蔬菜的赋能,赵漳水村生态农业的未来无比光明!”
姬浩表示,“身在青山绿水间,心在唐诗宋词里”,有了天赐的青山绿水,就有了宜居的生态环境,但还要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畅销产品不仅要有高质量、硬实力,还要打造品牌、延链补链。生态农业不只是卖产品,还能延伸建成观光景点引来游客,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农业、商业、文旅的有机循环,为建设全域美丽、共同富裕新陵川增添一抹亮色!
平慧超:
充实集体“钱袋子”,丰富村民“菜篮子”
沙上头村是典型的城郊型大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村335户1061口人,耕地443亩。为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决战,沙上头村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2016年开工,2018年,村民就住上了高大敞亮的楼房,水电暖气一应俱全,小学、幼儿园紧邻,再也不用为炉火不旺、山高路远而发愁了。
“当我来到沙上头村,看到整洁的街道、气派的小区,深刻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压力。”平慧超说。平慧超之前在陵川县纪委工作,一直遗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却没能到乡村参与我国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当听说有机会下派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时,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村容村貌大变样,大家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但是,乡村振兴不仅要安居,而且还得能让百姓乐业,在家门口创业致富,既是‘乐业’的直接体现,也是‘安居’的物质保障。稳就业,方能保民生,我要对得起胸前这枚党员徽章!”目标已定,说干就干。平慧超带领沙上头村两委多方筹措,在陵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小区南部规划引进“双创”园区,用于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整个园区建筑面积达4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9400万元,可承担酒店住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密集型手工业制作等功能,吸纳劳动力就业人群年龄覆盖范围大,技术种类丰富,可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看着第一家企业进驻,看着第一份劳动合同签订,看着第一笔收入到了村民手中,我们每个人心中如潮翻涌,之前的一切辛苦奔波都值了!”平慧超说,“‘双创’园区的成功让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城郊村的便利和距离高速口较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仓储企业或建设大型农贸集市,进一步充实集体经济的‘钱袋子’,丰富广大村民的‘菜篮子’”。
“从机关办公室到村头巷尾,转变的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不变的是为民初心、红色使命。给青年以舞台,赋乡村以希望。”崇文镇团委书记程万里说,一大批到村任职大学生正奔赴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他们的青春也将在扎根基层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