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4月13日

家有宠物要注意春日谨防猫抓病


    本报记者 王钰钦

  “春季是动物繁衍生息的季节,猫咪也不例外。发情期的猫咪脾气暴躁,在与猫咪玩耍时如果不慎被咬伤或抓伤,很可能会传染一种疾病——猫抓病。”山西白求恩医院感染病科护理部护士长张建伟介绍,猫抓病又称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是由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良性自限性传染病,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跳蚤在猫群之间传播,主要寄存在猫的口咽部。
  张建伟说,猫抓病的症状主要有原发性皮损。在被猫咬伤或抓伤后出现红斑性丘疹:少数丘疹可转为水疱或脓疱,皮损多见于手面部、前臂、足、小腿、颜面部及眼部等处,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略;局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本病最常见及特征性表现,90%以上的病例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头部、颈部淋巴结,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全身症状:发热,伴恶心、呕吐、厌食、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据了解,猫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猫和狗等动物,尤其是幼猫。带菌动物(猫、狗等)抓、咬、舔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群对猫抓病普遍易感,但多发生于青少年。
  如何预防猫抓病?张建伟认为,要对猫、狗等宠物进行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灭虱、灭蚤;注意宠物卫生,定期清洁动物身体,修剪指甲,尤其是温暖潮湿的季节,避免或减少跳蚤、虱子的寄生。猫、狗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以免污染水源。宠物外出玩耍,回来要及时地洗澡和杀灭跳蚤;在和宠物玩耍时,避免被其咬伤或抓伤,尤其是避免与其进行一些比较亲密的动作,比如亲吻;在动物发情期,尽量少刺激动物,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接触宠物后,应及时洗手;避免儿童与猫、狗密切接触,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避免和猫、狗接触,比如艾滋病、接受放化疗或使用免疫抑制药品的患者;若不慎被宠物抓伤,应立即清理伤口,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并及时就医,出现疑似猫抓病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