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2月24日
聚焦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2023

锚定坐标系统谋划书写山西文旅新答卷


    重点工作

■加强系统谋划,加快行业振兴
■强化争先意识,打造文旅标杆
■繁荣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自信
■深化景区建设,强化核心吸引
■升华旅游内涵,促进业态融合
■创新宣传营销,强势塑造品牌
■优化服务环境,打造满意品牌

本报记者 李芸红 田璐

  2月22日上午,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通报了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总结,并对新一年全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做出部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文旅活动和消费全面恢复的重要一年。山西省将重点从加快行业振兴、打造文旅标杆、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景区建设、升华旅游内涵、强势塑造品牌、优化服务环境七个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打造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山西模式。

多部门联合释放政策红利 加快行业振兴

  今年,我省文旅工作将加强系统谋划,加快行业振兴,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在用足用活政策措施方面,将深入开展入企帮扶行动、扩大文旅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力推动省财政对参与门票优惠活动的A级景区补助落地落实;紧紧抓住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游、入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政策红利,全方位、多举措支持旅行社恢复发展。
  将联合各相关部门推出促进消费提振、助力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非遗活化等举措,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制定出台《山西省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化方案》《山西省旅游服务标准化景区评价指南》等,提升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充分发挥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共同抓实工作;省、市、县三级联动,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推动太原大同“双城”领跑 打造文旅标杆

  在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省委书记蓝佛安明确提出“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文旅与康养融合,加快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目标。今年,山西文旅将打造文旅标杆,推动“双城”领跑、平台聚力、产业创新、配套完善,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文旅体验。
  发挥“双城”领跑作用。推动太原成为区域消费中心、集散中心、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培育完善休闲旅游、避暑康养、冰雪旅游、研学旅游等文旅新业态,推动大同成为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引领文旅发展的新高地。
  打造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太原市晋源区、大同市浑源县、朔州市右玉县等10个核心竞争力强的文旅康养集聚区;持续推进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单位提升建设,完成10个单位的范式创建。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支持旅游演艺进景区,推动地方特色稀有剧种进景区;实施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工程;创新创意山西文创IP,推出晋风晋韵文创产品。
  培育特色文旅经济。今年,我省将推进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支持王莽岭、云中河先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我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大力发展露营旅游休闲。
  优化提升文旅体验。今年,我省将以“穿越山西 晋看华夏”“康养山西 晋享人生”“自在山西 晋行大运”为主题,创作沉浸式原创文旅节目;传播弘扬尧舜德孝、关公忠义、能吏廉政、晋商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造“康养山西 夏养山西”“欢乐中国年地道山西味”等品牌IP。
  完善文旅要素配套。依托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持续推动《旅游住宿提质增效工作计划》《旅游餐饮提质增效工作计划》,构建文旅廊道。

高标准推进“三馆”建设 增强文化自信

  2023年,山西省文旅工作将深入挖掘研究三晋深厚文化内涵,凝练三晋文化记忆与特色,积极创新非遗保护传承,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讲好山西故事。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升免费开放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推进省美术馆、省非遗数字博物馆、省文化馆新馆建设;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建立非遗基因图谱,开展数字化研究;推出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非遗旅游线路;创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力争年内出台 《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全面推进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深入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
  在艺术创作方面,组织打造歌舞剧《热血》、民族歌剧《桃花红 杏花白》等重点剧目,有力提升晋剧《裕川茶庄》、蒲剧《忠义千秋》等历史题材剧目;举办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新创舞台剧目调演等系列活动;加强三晋文艺领军人才的培养;扶持濒临失传戏曲剧种。

做大A级景区评定储备总盘 强化核心吸引

  今年,山西文旅将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优秀历史文化、壮美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探索景区多元融合,推进“景区+”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快景区提质升级。今年,将实施龙头景区梯次打造培育计划,重点打造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关帝庙4家景区,着力培育王莽岭、云丘山、恒山悬空寺、黄崖洞4家景区,支持晋祠—天龙山、关帝庙、恒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乔家大院复牌5A级旅游景区,完成乾坤湾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施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持续县域A级景区破零行动,做大A级景区评定储备总盘。
  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支持和指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化智慧化旅游景区;推出一批“5G+智慧景区”示范点;遴选晋祠—天龙山、黄崖洞、王莽岭等10个高等级景区开展智慧化升级,推动雁门关等一批景区智慧场景建设。
  用活用好旅游资源。全面启动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设旅游资源普查信息平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为景区建设发展构筑政策支撑。

创建国家级产业示范单位 促进业态融合

  今年,山西文旅将旅游体验作为文化传播、衍生发展的载体,积极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单位创建工作。
  让红色旅游成为增强红色信仰的过程。要将武乡县、兴县、左权县、右玉县等地打造成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基地;推荐一批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组织好全省红色主题“五进”宣讲活动;支持武乡县开展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建设,举办2023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
  让乡村旅游成为涵养乡土情怀的过程。要打造更多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 “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支持打造晋城“百村百院”工程、运城“条山驿”特色民宿品牌等。
  让工业旅游成为工业资源优化的过程。要依托大型工厂、工业遗产,积极推动大同开元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等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让研学旅游成为提升素质教育的过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古建文化等专项科考旅游线路,创建一批研学实践活动基地。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表示,红色旅游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价值内涵,要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

聚焦“休闲旅游”主题 强势塑造品牌

  今年,山西两会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精准施策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任务。山西文旅将创新宣传营销,强势塑造品牌,不断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 夏养山西”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实施品牌整合营销。
  办好重大活动。今年,我省将聚焦“休闲旅游”主题,全力办好全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打响“康养山西 夏养山西”品牌,办好康养产业大会;致力于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提格举办“大河论坛·黄河峰会”;争取承办文旅部2023“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及配套活动。
  强化品牌矩阵。实施新媒体高位宣传,举办2023数字文旅品牌创新大会,实施“山西好风光”全媒体推广项目、“Z世代网红种草计划”等活动。
  强化精准营销。聚焦“山西人游山西”“好邻居多走动”“山河守望 晋邻相亲”和远程游客 “晋行时”引客计划等活动,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地,积极融入环渤海区域合作圈,主动对接中原和西北市场;通过举办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促进山西省内旅行社与境外旅行商的务实合作,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到山西旅游。

实现“一机在手说走就走” 打响满意品牌

  今年,我省将全面提升游客的便利舒适度、体验满意度和品牌认同度,营建健康有序、安全稳定的文旅发展环境,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打造山西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机在手说走就走”;建立健全医疗保障、紧急疏散、应急救援、投诉受理等保障体系,推进旅游友好型环境建设;提升一网通办审批服务能力,开展旅行社信用等级评价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健全完善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切实营建健康有序、安全稳定的文旅发展环境。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永生表示,2023年,全省各级文旅部门要锚定目标、重点突破,在文化强省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文旅康养战略性支柱产业等关键性、牵引性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同时,进一步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与合力,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文旅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