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平安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1993年出生的杜文鹏,2012年12月参加消防工作,现任阳泉市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参谋。参加工作以来,他严于律己,坚守初心,用责任担当投身于消防事业,不断丰富着救援经验,提升着救援指挥和队伍管理建设水平,争做消防救援的“先行者”。他曾多次参加消防救援指挥工作,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三次。
严于律己 苦练本领
杜文鹏认为,作为消防救援人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必须过硬。刚加入消防救援队伍时,他因第一次进火场而感到害怕,为了克服心里的恐惧,每当有空余时间,他就会向老兵学习火场中的救人和灭火等各种技能,甚至经常去烟火训练室和黑暗环境训练室进行模拟训练,大家都叫他“拼命三郎”。慢慢地,他从一开始看到火场的紧张与慌张,转变为如今进火场指挥游刃有余。
杜文鹏在队里还有一个绰号 “红门发明家”。工作中,他总是创新和设计一些消防器材,以便于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有效的使用。他自创的便携式水带收卷器可以避免指战员在冬季火灾现场收卷水带时手部冻伤、划伤等情况发生,该器材携带便利、收卷效率高,比徒手收卷快20多秒。利用该器材收卷水带,大大提升了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的整体效能和安全性。另一个发明是蜂巢处置器,该器材主要由伸缩套管、点火装置、杀虫剂等部件组成,延伸长度可达4米,可实现火杀和毒杀两种效果,有效提高了蜂窝处置的效率和安全性。
作为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员,杜文鹏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队伍的整体利益和建设出发,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指挥员。
不忘初心 冲锋在前
对杜文鹏来说,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没办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消防员这份职业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厚度,而他人生中最大的意义就是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杜文鹏对消防员的身份有高度的认同感,更对共产党员的身份有高度的认同感,非常重视纪律作风建设。
杜文鹏坚信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然而英雄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英雄从来都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有危险还一往无前。在阳泉2·19药林寺山火事件中,杜文鹏靠前指挥,侦查最新火情,为此险些受伤。可是每当消防人员出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
从10年前参加消防工作到今天,杜文鹏从消防员一路成长为指挥员。其间,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为强化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他经常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请教,圆满完成了以执勤灭火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认真开展“集中教育整训”活动,始终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十六字训词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在训练过程中,杜文鹏能够身先士卒,调动指战员的积极性,反复研究、总结训练方法和成果,结合辖区火灾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指战员的火灾扑救处置能力。
热心公益 助人为乐
平时在监督执法时,杜文鹏总是严格执法,经常走街串巷了解基层问题、协调百姓纠纷。除了积极投身消防救援事业,杜文鹏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献血和捐款活动。每到周末或休息日,他总是抽出为数不多的时间去探望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并为老人和孩子们送去食物,帮忙收拾屋子。慢慢地,杜文鹏发现,只要他去,老人和孩子们就很开心;当他离开时,老人和孩子们就会流泪,想着他什么时候再来。与物资帮助同样重要的,还有像亲友一样的陪伴,自此,杜文鹏便一个星期看望老人和孩子们两次。他助人为乐的事迹得到了大家的感谢和辖区居民的认可。有时,杜文鹏给帮助对象送去米面,他们就做成饼回赠给杜文鹏,让他饿的时候吃。杜文鹏的心里暖暖的,因为有了他们的情谊和鼓励,更觉得做好事值得,而且是越来越想做,越做越多。杜文鹏所在大队也有结对帮扶的对象,大家会利用休息时间帮困难群众做农活。杜文鹏常对年轻队员说:“这都是我们人民消防应该做的事。”
杜文鹏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经常会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够细致,面对工作压力和问题,还不能完全做到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他总是渴望把一切细节都做到最好。
杜文鹏告诉记者:“在黑乎乎的火场里,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死亡的恐惧感笼罩着一切,可是当老百姓遇到危难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拼上命去救。这世上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信仰,那就是我们舍生忘死敢为人先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