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2月17日
穿越时空 走!跟着壁画游曼妙山西

洪洞泰云寺壁画工笔独特 佛像竟绘胡须


    本报记者 田璐

  临汾市洪洞县东临霍山,西靠吕梁,北与霍州市、汾西县接壤,南邻尧都,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更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槐乡洪洞,不乏古迹名胜和人文景观,广胜寺琉璃飞虹塔享誉寰宇、大槐树祭祖习俗传承不衰、泰云寺壁画展现平阳画工艺术成就。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洪洞县,领略泰云寺壁画的别具一格,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寻根。

泰云殿宇历代多次重修

  泰云寺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石桥村北,从洪洞县通往广胜寺的公路,就修建在这座殿宇的背后。
  早在1936年,我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就调查过该寺。可惜当时时局动荡,当年的调查记录和测绘资料未能保存下来。如今,后人只能从寺内留存下来的元清时期的碑记上考证,该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北宋雍熙年间重修,清乾隆年间再次重修。
  该寺现存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房顶,四梁八柱结构。建筑手法精巧,建筑艺术高超。寺内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猎碣亭等。其中,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筒板瓦顶,主体结构尚保留有宋代建筑风格;殿后猎碣亭由何绍基书题字和题跋。
  值得一提的是,泰云寺大雄宝殿殿内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创作技法、内容和形式都别具一格。因此,该寺的建筑和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考古价值。

大雄宝殿里绘“哼哈二将”

  泰云寺大雄宝殿内所绘壁画极具历史价值,展现了平阳古代画工的艺术成就。
  步入山门,进入大雄宝殿便能看到殿内的精华,该寺壁画以大雄宝殿内东西两壁和南壁为主,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壁画多处脱落掉色,有些墙面则被黄泥抹平。
  大殿东墙画面的中尊为阿弥陀佛,穿着红色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脸型方圆,双耳肥大,额有毫光。有意思的是,佛像嘴唇上还画有两撇像蝌蚪一样的胡须。佛像两侧有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双手捧着莲花,盘坐在黄狮莲台上,只见黄狮咬齿瞪目,四条腿踏着莲花作行走回首的样子。观音菩萨左手抱宝瓶,右手执柳枝,坐于龙身莲台上。这样的构图形成了“西方三圣”样式。
  东墙的壁画上,还绘有两尊头戴火焰莲花纹宝冠的菩萨,或双手捧花篮,或面带微笑,形态优美,略呈“S”形造型,展现出了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佛像下方还绘有瞪着双眼的金刚,肌肉紧张,青筋暴露,长发矗立,塑造了雄健威武、无坚不摧的佛教金刚的生动形象。
  西墙画面的中尊是毗卢遮那佛,两侧绘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这样的构图形成了 “华严三圣”样式。墙上还绘着一位手中垫着方巾、捧着琵琶的女像,一位头戴官帽、留着长胡须的男像,两人眉目传情。神奇的是,在画面上方还绘有一只两头同身的命命鸟,站在莲花上。
  南墙殿门东西两侧各绘有金刚力士,东边的力士怒颜张口,西边的力士则忿颜闭唇,这就是传说中的“哼哈二将”。
  仔细揣摩如金刚力士、婆数仙等人,其胡须、发髻“毛根出肉”,说明接近皮肤的地方画工使用笔尖慢慢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在金刚力士的肌肉、衣纹等一些细节处理上,肌肉用短而有力的弧线,衣纹则“吴带当风”,表现了画工的高超技艺。
  山墙两侧壁画的画面设色淡雅,基本不铺重色,线条以铁线为主,较为独特的是用界画形式画出了佛国廊庑。
  我国古代壁画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洞泰云寺壁画是山西寺观文化的重要传承物,是山西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彩琉璃宝塔举世无双

  宝塔金光映照,霍泉碧水环绕。洪洞除了有泰云寺这座珍贵古建,还有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广胜寺飞虹塔等20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
  广天胜世,千年古刹;飞虹宝塔,举世无双。踏进广胜寺的山门,便能看到一座宏伟高大的七彩琉璃宝塔。塔身金壁辉煌,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级。外部用七彩琉璃装饰,一二层最为精致,斗拱、角柱、望柱、香莲柱、莲花、佛像、金刚、力士、花卉、鸟兽,形式多样。檐角均挂有风铎,塔顶有铁制法轮,中镶风磨铜塔刹。琉璃塔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道彩虹。
  广胜寺建筑群落素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这里还有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佛教典籍《赵城金藏》,以7000余卷的篇幅,汇集了佛教、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天文、医药、建筑等众多领域的内容,被佛教界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籍”,对研究中国印刷及佛教资料均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如今,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赵城金藏》,静静地存放于图书馆中,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2016年,临汾市启动了为期5年的 《赵城金藏》复制工程,运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工艺,对其进行1∶1原貌复制,传承经典,再续传奇,被传为美谈。

大槐树下掀“寻根潮”

  一树一塔一座城,大槐树下是我家。今年春节期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掀起了一股“寻根潮”,河南焦作赵氏家族、山东淄博岳女士一家、山西太原王氏家族等众多移民后裔回老家寻根祭祖,为大槐树增添了一抹亲情与乡愁,也为传统文化赓续弘扬带来新的体验。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作为明代移民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海内外众多移民后裔心中“家”和“根”的象征。数百年来,移民后裔对老家的眷恋从没间断,回乡祭祖的游子更是络绎不绝。
  目前,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5大主题区域,有碑亭、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自创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洪洞县立足华人老家根祖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加快景区建设扩容和旅游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建设,促进了全县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