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厢手书真迹”彩图首展奥克兰
本报记者 康乐
2月4日,第二届新西兰画派艺术联盟艺术季开幕式暨2023年新西兰愿景汉字发布仪式活动,在奥克兰国际艺术空间美术馆举行。其中 ,由雷-西厢工作室布展的“王西厢手书真迹”彩图 (WangXixiangAuthenticHandwriting)首展引人注目,与此同时配合展示的还有中国元宇宙数字艺术展览(奥克兰)、新西兰《先驱报》、甜豆配乐视频平台等。观众们感叹:“难得的古典爱情文化盛宴视觉效果,少见的中国戏剧书法的美学意境!”
在诸多元杂剧作家中,王实甫以其《西厢记》而蜚声剧坛,被称为“王西厢”。同为不朽的爱情名著,它的问世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早近四个世纪。历代文人对王实甫《西厢记》尤为青睐,现存明清时期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海外译本有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影响所及已遍布全球。
此次展出的彩图显示,王实甫《西厢记》书稿本当时用的是黄麻纸进行创作,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书法墨迹如行云流水,似风神满洒,最具文人艺术范。更为可贵的是,稿本中还夹带着两片宝贵的铅山纸残页,尽管它的纸质与稿本不同,有评价说他小楷笔迹娟秀古雅、笔墨精妙;还有评价说他小楷笔迹隽美端秀、温润古雅。无论如何,证明同为王实甫当时自己执笔所写所改。经统计,这部珍贵的《西厢记》手稿共有二十二折,比现存版本(二十折)多出两折。
据《西厢记》研究创作传播学者雷建德介绍说,1978年,北京中国书店曾发现过四片《新编校正西厢记》刻本残页,被粘在元刻本《文献通考》书背上,经鉴定为最早的元代《西厢记》刊本而轰动一时;1986年,一个牧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塔提让乡“苏伯斯坎”古遗址处,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元代时期遗留的董解元《西厢记》手抄本残页。这片残页长21.8厘米,宽27厘米,距今近800年历史,也是用黄麻纸书写的,内容从“倚定门儿手托腮”开始,止于“夫人烧罢夜香来”,是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仙吕调·赏花时》的手抄本残页。现由巴州博物馆珍藏,被誉为国宝级的珍品。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手抄本,700多年前就曾流传到新疆地区,印证了这样一段史实。后到青岛市发掘明朝末年的《西厢记》几幅剪纸珍品夹在一份祖传账本中,保存至今。
这次展出的《西厢记》稿本彩图,也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时的原作手迹,目前国内业界尊称其为《王实甫稿本》。该手稿本书边微卷泛黄残旧,是一部写满21个筒子页墨迹的原稿影印件(内含2片散页)。相关专家认定该书原为清初王府旧藏,书上钤有三阿哥胤祉‘胤祉诚府’珍赏印,手稿先在一位老农祖屋中被发现,后由国内一位大家黄氏出资购买珍藏。相关专家鉴定其是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确实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更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
文艺评论家卢丰评价此次“王西厢手书真迹”首展奥克兰说:“雷建德懂得支撑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是理性,新发现的王实甫《西厢记》原稿显示出真实的魅力。在其看来,《西厢记》原稿可以窥见王实甫炼字炼句巧用文思、内心思考、审美要求、语言风格运用的写作过程。王西厢手书真迹进入文学研究的公共视角,会在旧有‘作者——作品’的模式下,进行重估与镜鉴。文献的内容是一层一层的,原来某句话经历过解读,又要放回在最早的原稿之内解读。亦或有整饬作用,亦或在传统概念上重新编码。”
据了解,未来,雷建德准备继续收集整理国外大百科全书对《西厢记》的评价,尤其是去世界七大爱情圣地考察,把 《西厢记》古典爱情故事同国外爱情故事进行纵向横向地深入研究对比,进一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文化海外传播的魅力。他认为,《西厢记》故事诞生地普救寺,不但是中国的爱情圣地,也理应成为世界第八大爱情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