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身本领 走出“转型”之路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石亭亭出生于1989年8月,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华阳纤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得本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华阳集团“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从一线生产岗位的“工人”奋斗成为现在的机关部室“管理人员”,石亭亭表示,“秘诀”就是利用更多时间汲取知识强化自身技能和本领,她深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最终实现了属于自己的“转型”。
从“校服”到“工装”
石亭亭告诉记者,进厂后最先改变的就是“形象”。换下校服,穿上统一的深蓝色工作服,从那一刻起,她觉得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工人”了,从此告别了教室,脱离了“学生”的身份。
但是日复一日 “两点一线”的驻厂生活,渐渐消磨了石亭亭初出校园时的热情,也彻底挫伤了她的积极性,当接到单位通知,让她主持迎新晚会时,她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紧张的是,作为职场新人,她害怕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终于,在领导的支持下,她开始有条不紊地筹备工作。她坚信,付出和回报虽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她没有向领导提任何要求,仍然坚持认真完成本职岗位任务,利用休息时间精炼主持词,与各个节目的表演者对接、彩排。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从会场布置、节目安排、领导讲话等各环节严格把关,最终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迎新晚会任务,让职场新人感受到了单位的热情。
除了认真工作,石亭亭还积极参加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去年的庆“七一”活动中,石亭亭作为演说者在化工系统中讲述红色故事。
在华阳集团这个大平台,只要有准备,到处是机会,石亭亭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了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拓宽了视野,燃起了奋斗的热情,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
从“助理化工工程师”到“政工师”
对于女性来说,生产一线优势小,要想“出人头地”需加倍努力。从第一天到岗,签订师徒协议开始,石亭亭按照师傅的要求,对每一个设备的工作原理、指标控制、工作流程等逐项进行学习、掌握,并熟练地画出流程图。她说,现在的岗位就是她的战场,虽不能像男同事一样“拧阀门”,那就在DCS监控好各项指标数据,做好他们的“眼睛”,准确登记各个时间的运行数据,数据登记表上整齐规范的数字无一不在证明着她踏实走过的每一步。
2016年,石亭亭扎实的理论基础、认真的工作干劲终于得到了认可,取得了“助理化工工程师”职称。
2017年,石亭亭成为纪检系统的一员,进入新的战场。面对更加严格的要求和不熟悉的业务,她没有了当初的茫然,从容地面对各项挑战。
2019年9月,石亭亭取得“助理政工师”职称,同年11月通过了全国经济师考试,2021年通过“政工师”职称评审。
参与监督检查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在财务方面的短缺,石亭亭自学并通过了初级会计的考试。她说,学习真的是一种习惯,学生时期认为“学习”是任务,通过这几年的积累,学习已经成了她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业方面更要精益求精,秉持全面提升的态度,不断注入新活力,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从“工人”到“管理岗”
从一开始的 “工人”到现在的 “管理岗”,石亭亭一直本着以工作任务为引导,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升。她表示,只有摆正位置,下功夫熟悉本岗位业务,才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只有扛得住压力,善用自己的时间,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她说,这不仅是“身份”的改变,还有从主动性、关注点以及责任心的改变。“工人”大多数是将领导交办的工作按部就班完成,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管理人员”则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思考问题的矛盾点,考虑如何把控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如何协调上下联动关系。“工人”做好分内工作就好,而“管理人员”要从大局出发,以团队为基础,运用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工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而“管理人员”要对整个团队负责,身份的变化真正体现的是自身责任压力的变化。石亭亭说,看起来一个小小的转变,她却用了11年时间,但是她觉得是值得的,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积累,才让她有了现在的从容不迫,不管是多么紧急的任务,都可以保质保量完成。
一路走来,突破、改变,让石亭亭有了很大收获,她学会了冷静和思考,建立起清晰的脉络,一项一项完成各项工作。她坚信,只要努力,就能看到前方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