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讲台 用爱与智慧照亮学生前行路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从教5年来,忻州市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刘娜以扎实的专业知识、饱满的教学热情和持续的教学探索,获得了学生、家长和同事们的认可,成为学校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一员。
返回家乡 教书育人
大学毕业后,刘娜选择回到家乡,默默坚守在教育一线。她承担着数学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虽然辛苦繁重,却始终认真负责。
在刘娜的课堂上,知识传授与思维启发并重,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的融入,她希望学生们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做人与做事。在讲授《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她引入了哪吒的故事,创设出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邪恶的反派把哪吒和武器分别困在正六边形和正四边形中,谁能帮哪吒重新找回武器?”听到此的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协作,大家发现了4和6的公倍数规律。
之后,这堂课还成了刘娜送教下乡的示范课。今年4月,在宁武县东寨完全小学,她为乡村学生带来了这节既生动又有趣的数学课。
在跨学科主题课《认识农历》中,刘娜引导学生从春节、端午等节日的日期变化中发现了农历与公历的差异。“为什么春节有时在1月,有时在2月?”“为什么中秋节的公历日期每年都会变?”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农历的来历和闰月的设置,还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她也因此被授予“跨学科示范带头人”称号。
刘娜执教《年月日》时,借助年历、小组合作和“拳头记忆法”等方法,帮助学生们建立了时间观念,掌握了大小月的判断方式。“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简单易记的口诀让课堂氛围轻松而有效。她讲授的《年月日》在山西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而在思政课《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中,刘娜运用视频、图片和实物演示的方式,与学生们一起回顾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历程和对世界的影响。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四大发明的文化价值;通过小组讨论古代书写材料的缺陷,让大家体会到造纸术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比雕版与活字印刷的区别,帮助学生们理解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该课程也使她在2024年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在刘娜看来,教育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她总是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温暖的话语和行动呵护学生们成长。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她创造机会鼓励自我表达;对有特长的学生,她支持他们发挥优势。
在刘娜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是接受者,更是探索者和创造者,她鼓励学生勇敢发问、积极探索。她始终相信,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曾有一名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上课总不敢抬头。刘娜知道后,便特意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他回答,并及时给予表扬。课后也会与他交流,慢慢帮他建立信心。渐渐地,这名学生不仅课堂表现积极了许多,数学成绩也有了提升。
除了日常教学,刘娜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她多次承担校内公开课,内容涵盖多个年级和课题。为了上好每节课,她会认真准备,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与合作学习,获得了听课老师的肯定。她还多次跟随市教研员赴多所小学参与区域教研与交流,其间,她既展示自己的教学实践,也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
从教5年来,刘娜陆续获得了2022-2023学年和2023-2024学年学校“模范教师”及“跨学科示范带头人”称号,去年3月,被评为学校第九届“教学能手”,获得山西省小学数学优质课二等奖,获得2024年全省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优秀奖。
在今后的教学中,刘娜会继续踏实前行,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学生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