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守初心 以艺润心育新苗
本报记者 李茹霞
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提起尚苗,学生们会亲切地称她为“有温度的尚老师”。作为艺术系团总支书记和专职辅导员,她深耕团学工作与思政教育一线,将艺术专业特色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用热忱搭建学生的成长平台,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航者”与“暖心人”。
铸魂领航 让团学工作成为青春“航向标”
在尚苗看来,团学工作绝不是简单的组织活动,而是青年成长的“领航灯”。她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摆在首位,以思想之光照亮青春航程。通过每周主题班会、每月青马工程培训、季度主题教育的组合形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整合专业资源与社会需求,让学生在参与中长本领、强担当。2023年年底,她参与打造的《“德艺双修”沉浸式主题班会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获得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认定,成为团学育人的亮眼名片。
尚苗注重打造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以“能力提升、责任塑造、实践赋能”为目标,构建了“学—练—思”闭环培养体系:通过“学生干部定位研讨会”明确职责,用“活动负责制”让学生全程参与策划、执行,再以“定期复盘会”梳理问题、总结经验。2023年5月,经她推荐的系学生会主席作为代表参加了共青团山西省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展现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的昂扬风貌。
尚苗紧扣艺术系专业优势,让美育与实践同频共振,组织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项目。“读书分享琅琅有我”诵读比赛涵养书香,“青春之约”健身操大赛舞动活力,艺术作品观摩活动开拓学子视野……这些活动既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更是思想引领的“活载体”。在实践育人方面,她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艺术普及和下乡演出。她还带领学生走进泽州、高平、陵川等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的大课堂中用心感悟时代脉搏,激扬青春力量。
暖心润苗 用爱与创新筑牢育人“连心桥”
工作中,尚苗以“育人为本”为初心,让学业管理有力度、学生关怀有温度。她聚焦“激发专业热情,夯实专业基础”,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搭建平台遴选专业优秀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专业价值,推动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练。
关怀学生是育人的 “连心桥”,尚苗用精准帮扶与真诚陪伴,守护着学生成长。休产假时,她仍翻看学生消息,收到学生登上大舞台的视频,她会回复:“老师为你们骄傲”;在教师节的长信里,学生写道:“尚老师,是您一次次陪我谈心,让我找到了方向。”
思政教育如何才能“润物无声”?尚苗通过“艺术+思政”的模式,依托网络安全周、雷锋月等节点,组织舞蹈专业的学生录制《消防安全韵律操》、开展志愿活动等,让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带领学生观摩《李有才板话》《打金枝》等优秀演出,将艺术鉴赏转化为课程思政实践。2024年7月,她申报的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在一座城读懂红色基因》入选2024年度山西省职业教育思政微课,成为思政创新的生动实践。
勤学实干 以过硬本领托举育人“新高度”
“育人者先育己”,尚苗坚持学习相关内容,先后参加了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班等培训,在培训中汲取智慧,让专业素养与时代要求同频。
工作中,尚苗始终以细致严谨诠释责任担当。团员发展的每一份材料、评优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活动策划的每一个细节,她都反复核对、精益求精;无论是团务工作的规范推进,还是学生管理的琐碎事务,她都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地有声、见行见效。创新实践中,她将艺术专业特色与团学工作、思政教育深度融合。2025年6月,她指导学生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省级红色专项二等奖,用创新成果印证育人实效。
回望过去,尚苗用责任与热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育人答卷”;展望新征程,她将继续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创新的育人思路,深化“艺术+思政”的融合实践,把思政教育工作的“温度”与“深度”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步。